首页

女王调教男奴网址

时间:2025-05-30 00:58:36 作者:全国首枚!高二学生成火箭总师,“手搓”火箭成功发射 浏览量:80597

5月27日

深圳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

“手搓”探空火箭

突破10千米海拔高度

火遍全网

相关视频引发网友热烈讨论

“太厉害了”

“现在的中学生强得‘可怕’”

“少年强则国强”

“人类满级小孩哥”

究竟是哪些深圳少年这么牛?

“手搓”火箭上天

到底是怎么实现的?

  01

  “飞燕一号”探空火箭总设计师是一名中学生

  27日上午,中国首枚由深圳、北京、河北、山东等地中学生航天爱好者自主研制的气象探空火箭“飞燕一号”,在青海冷湖成功发射。

  点火发射1分钟后,遥测数据显示,火箭在青海冷湖最高飞行高度海拔为10555.7米,地面接收站成功收到计划采集的气象数据。

  “飞燕一号”探空火箭全长1.52米,飞行高度可达到8千米以上,最大飞行速度约2马赫(约为2450.16千米/时),由气动结构分系统、航电载荷分系统、发动机分系统和地面站分系统组成。

  “真的发射成功了”“这一刻,我太激动了”“等火箭成功回收了,我们就可以开香槟庆祝了”……“天极航天”成员们围在一起,兴奋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
  据了解,“飞燕一号”的研制始于2024年6月26日,来自深圳、北京、河北、山东等地中学生航天爱好者,在北京锦绣航天科普基地开展集中学习、方案论证,完成了火箭的初步设计。

  之后,他们回到各自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设计和实验工作,按照火箭研制的规范流程,系统性地完成了火箭的设计、实验、加工、集成、装配和测试。

  深圳新安中学(集团)燕川中学高二学生王裕宁担任该火箭的总设计师。

  “自由翱翔的飞燕,就像我们几位少年一样。”王裕宁介绍“飞燕一号”名字背后的涵义,他们将努力学习、大胆实践、勇于创新,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不断进取,努力挑战新高度,将来投身航天事业,为中国和世界航天发展创造新辉煌。

  02

  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实践

  王裕宁从小就对火箭、宇宙充满好奇,并系统研学航天知识。在燕川中学航空航天特色教育体系支持下,他牵头组建“红箭航天社团”,学习火箭设计、燃料调配、航电控制等专业知识。

  深圳新安中学(集团)燕川中学党总支书记 邹小新:在多方支持下,燕川中学“红箭航天社团”的同学们牵头,全国各地一些中学生火箭迷共同研制“飞燕一号“。历时11个月,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迅速成长,综合能力、创新能力都得到提升。

 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李春林介绍,“飞燕一号”探空火箭是由全国各地中学生火箭爱好者自发发起的航天科创项目,经火箭专家指导自主研制的中国首枚中学生探空火箭。

  “该项目是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实践,能够启发、带动更多学生讲科学、学科学、爱科学、用科学,为建设航天强国、科技强国作出贡献。”李春林说。

  据悉,火箭发射期间,在现场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的共同支持下,同学们发起成立了青少年火箭爱好者联盟,为全国更多小伙伴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,带动更多青少年参加火箭科技创新活动。

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徐大军:我们愿意提供高校的教育资源,更多地参与到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,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源源不断地培养、输送大批优秀的后备人才。

  (央视网微信公众号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外企中国航展上看好中国民航市场 持续加大布局

密苏里州总检察长、共和党人贝利近日对纽约州法院对特朗普发布的“禁言令”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在大选前解除“禁言令”。贝利表示,“禁言令”限制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竞选期间的言论自由,会影响密苏里州选民对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了解。

(杭州亚运会)综合消息:田径收官中国队再获突破 力克日本中国女篮成功卫冕

本次观鸟赛评委、资深观鸟爱好者曾振宇表示,在这次比赛中发现了3种有重要价值的鸟类记录,分别是凤头鹀、红颈苇鹀、小田鸡。其中,凤头鹀为福建沿海少见迁徙过境鸟,对探究凤头鹀迁徙规律、完善栖息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。红颈苇鹀主要分布于日本、韩国、老挝、蒙古、俄罗斯及中国,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,但记录寥寥,此次山堂村的发现令人惊喜。

河北小伙儿苦练焊接技艺 参与国内外多项重要工程

北京7月29日电 (记者 刘育英)中非数字合作论坛7月29日在北京召开。中国和非洲国家(以下统称“各方”)在论坛上共同发布《中非数字合作发展行动计划》,旨在促进中非数字领域合作与发展。

特朗普获“重大胜利”?民事欺诈案只需支付1.75亿美元

服务消费市场延续增长态势,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上升。2024年一季度,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0.0%,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6个百分点。从行业收入来看,全国餐饮收入13445亿元,增长10.8%,春节假期全国餐饮服务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.5%。

王毅会见俄罗斯副外长鲁登科

李强指出,中方愿同塞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,务实高效开展合作,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,为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。中方愿继续派遣农业技术专家,帮助塞方培育优质作物、培养技术人才,加强与塞方农业政策规划经验交流分享,推动两国农业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。中方愿进口更多塞方优质产品,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塞投资,希望塞方继续为中国企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。中方愿同塞方进一步加强青年、教育培训、医疗卫生等人文交流,夯实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